中国足球第一个外国教练,中国足球的第一位外教是谁
中国足球的第一位外教是谁
中国男足历任外籍主教练:
约瑟夫——被人们遗忘的国足首位外教
对于约瑟夫,若不是老资格球迷恐怕早已忘记。1954年,为了迅速提高足球水平,中国决定派遣一支队伍赴匈牙利学习。匈牙利人约瑟夫便成为了国足的主帅,他手下的球员包括了年维泗、曾雪麟、张宏根等中国足球的元老。
由于水平太落后,中国队刚到匈牙利时甚至连训练基地的食堂大师傅都踢不过。然而在约瑟夫的率领下,中国队逐渐被打造成一支打法成熟、能在友谊赛上给当时的世界强队苏联队制造威胁的球队。在约瑟夫之后,国足的主教练许多都是出自当年这支留学匈牙利的球队。
施拉普纳——精神胜利法的倡导者
1992年,头顶“德国年度十佳教练”光环的施拉普纳来到了中国,成为中国足球历史上被普遍当成的“首位”外教。当时,由于人们对于前任主帅徐根宝的质疑以及对外教的盲目信任,施拉普纳被国人捧上了很高的位置。在1993年的央视春晚上,相声《拍卖》中甚至要拍卖施大爷的“一根为了中国足球变白的头发”。
然而现在回想起来,施大爷带给中国足球的并不是显赫的成绩,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他提倡的“豹子精神”给中国队鼓舞了士气,而他那“如果你不知道把球往哪里踢,就往对方的门里踢”的言论更是成为了至理名言。但是,主教练毕竟要用成绩说话,随着中国队冲击1994年世界杯失利,施拉普纳黯然下课。
霍顿——理想守旧派的战术讲师
1998年初,英国绅士霍顿取代了刚刚在法国世界杯预选赛中失利的戚务生。上任伊始,身为国际足联讲师的他以“442”、“菱形站位”等对当时中国球迷较为新鲜的专业词汇赢得了市场。而在随后,他率队在东亚四强赛击败日本、夺得亚军,以及在曼谷亚运会闯入四强等等,许多人以为中国足球找到了“良师”。
然而随着恶战接踵而至,霍顿临场指挥的弱点便暴露无遗。1999年,霍顿顶替基斯.布伦特兼任国奥队主教练。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年带领国奥队冲击悉尼奥运会失败直接导致了霍顿被解除国家队主教练的职务。
虽然因为固执己见而饱受质疑,但不可否认霍顿给中国足球带来的理论升华。他崇尚的442阵形和菱形站位对中国队影响深远。
米卢蒂诺维奇——崇尚快乐的神奇老头
游走在世界各地的“老江湖”米卢在霍顿下课后接手了国足。面对韩日世界杯必须出线的重压,他以柔克刚,倡导起“快乐足球”的理念,在队中推广网式足球、足球高尔夫等等类似游戏的训练手段。与队员打成一片后,米卢又提出“态度决定一切”的论调。先不谈战术,米卢的驭人之道已经让中国球员折服。
在米卢看来,胜利其实很简单,只需比对手多进一个球。最终,他用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帮助中国足球完成了那个做了N年的梦。“米家军”在十强赛6场比赛中以5胜1平的战绩提前两轮出线,这是中国队首次进入世界杯决赛阶段。尽管世界杯成绩有些尴尬,但米卢依然是迄今为止国足洋帅中最成功的一位。
世界杯结束后,米卢到期离任,他也是截至目前唯一一位执行完与中国足协合同的外籍教练。
阿里.哈恩——怎一个“乱”字了得
2002年世界杯韩国人在荷兰主帅希丁克的率领下历史性地闯入四强,让中国足协坚定地继续选择聘请外教的路线。荷兰人阿里.哈恩由此进入了中国足协的视线。虽然在球员时代,哈恩有着比前任外教更为辉煌的经历,但他在中国队的执教成绩则只能用暗淡来形容。
2004年亚洲杯亚军不能掩盖其临场指挥的薄弱。在德国世界杯预选赛上,乱了阵脚的哈恩竟然祭出让郑智打中后卫、孙继海踢前锋的怪招。加之他在战术上的保守和呆板,导致中国队最终连八强赛都没进。哈恩的国足主帅经历,难免让人觉得有些虎头蛇尾。
福拉多——与杜伊科维奇组成看不懂的“双子星”
2006年,在北京奥运会战略的指导下,德国世界杯带领加纳队闯入十六强的塞尔维亚人杜伊科维奇被任命为中国国奥队主教练。2007年,他又被任命为国家队和国奥队总教练。在杜伊的推荐下,前大连实德队主教练福拉多被足协聘任为国家队执行主教练。他的主要任务就是与杜伊携手率领中国队征战南非世界杯预选赛。
然而这种畸形的教练搭配模式最终的结果如同闹剧:国家队在世界杯预选赛中提前一轮锁定小组最后一名,福拉多黯然下课;而杜伊也因为在世预赛的失利而让人们失去了对他的信心,在距国奥队参加北京奥运会比赛还有21天时,他也被剥夺了训练和比赛指挥的权利,成为了“傀儡”。
卡马乔——中国足球的另一个“救世主”?
福拉多之后,高洪波在2009年接过了处于最低谷的中国足球。从刚上任时的平德国、克伊朗,到打破持续32年的“恐韩症”,再到兵败卡塔尔亚洲杯和之后提出的所谓“练兵论”,高洪波在国足主帅的位置上也经历了高开低走。不过他率领球队在一系列友谊赛中的胜利还是让国足在巴西世界杯20强赛中被列为种子球队。
又是一轮世预赛,中国足协再一次把信任票投给了洋帅。56岁的西班牙人卡马乔,曾经的皇家马德里和西班牙队主教练,从高洪波手里接过了国足的教鞭。
中国国家足球队历任外教都是谁
1954-55年,中国为了迅速提高足球水平,决定派遣一支队伍赴匈牙利学习。当时赴匈牙利留学的共有25名球员,其中包括足坛名宿张宏根、年维泗、陈成达、曾雪麟等。中国队在匈牙利的教练是约瑟夫,他也是中国足球第一位外籍教练.
1992年,中国从德国请来了施拉普纳担任中国足球队教练,徐根宝出任他的助手。施拉普纳上任后,首先对中国球员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使全国球迷肃然起敬。1992年,施拉普纳率中国队夺得第10届亚洲杯季军。然而1993年世界杯预选赛小组赛都未能出线,之后中国足协任命戚务生为中国足球队执行教练,施拉普纳淡出中国足坛。
戚务生下课之后,英国人霍顿在1999年接手中国队,1998年亚运会上获季军,但1999年的奥运会预选赛未能出线。
米卢蒂诺维奇(南斯拉夫)
2000年接手国家队,之后在亚洲杯赛上获第4名,但在2001年世界杯预选赛十强赛上率中国队出线,实现几代中国球迷的梦想,2002年带中国队征战世界杯,在3战未进1球尽丢9球之后下课。
阿里-汉(荷兰)
在2002年末的时候就任中国队主教练,参加了世界杯预选赛,但未能出线,之后被迫下课。
中国足球国家队第一任外教,是通过谁联系后,引进的
1992年德国人施拉普纳成为中国国家队的第18任主教练,同时也是历史上的第一任外籍主教练。在上任之前,他最大的资本是被评为德国年度十佳教练。
老纳同中国足球第一次接触应该是在1984年,当时他带领曼海姆队访问中国,与中国国家队进行了一场友谊赛,曼海姆队赢得了胜利。第二年,老纳邀请李应发和金志扬两位教练到德国曼海姆俱乐部培训了三个月,由此正式开始“介入”中国足球。
两年之后,老纳将古广明(个人认为他是中国80年代技术最好的球员)带到了德国,当时他已经离开曼海姆俱乐部而执教于乙级球会达姆斯塔特。尽管是乙级,但古仔也有幸成为走出国门的第一人。他本来还有踢德甲的机会,但在那个赛季的最后一轮,达姆斯塔特错失了一个点球机会,从而失去了升入德甲的可能。谈到这,老纳一脸的遗憾,他认为这是他最对不起古广明的地方。
事情有条不紊地发展,施拉普纳最终成为中国国家队主帅自然水到渠成。1989年狮城六强赛的失利让中国足协不得不开始将选帅目光投向国外,古仔向足协领导马克坚推荐自己的恩师,同时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又鼎力相助,施拉普纳成为了中国国家队的主教练。此事在当时的德国引起的轰动丝毫不亚于中国,老纳回忆说:“所有的德国报纸都在头版头条写着:施拉普纳成为中国国家队的主教练。”当时中国足球在国际足坛上的地位无足轻重,1988年奥运会被国际足联评为“最没进取心的球队”的耻辱更是起到推波助澜的负面作用。施拉普纳作出如此选择可谓是充满勇气。“我是欧洲足球界抬眼望中国的第一人。”老纳骄傲地回忆道。对中国的浓厚兴趣是原因之一,不过或许是中国那时的开放政策对老纳更有吸引力,他又重复了一遍邓小平所说过的那句名言:“不管黑猫还是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了,中国足球也迎来了机会,为什么不来呢?”谈到当时的薪水,老纳做了个手势来描述:在德国俱乐部执教是桌面以上,大众公司付给他的薪水却接近地面,“钱没有起任何作用。”
从1992年6月15日起开始担任中国队主教练,1992年的第十届亚洲杯足球赛中,小组赛中以第二名的身份进入八强,在半决赛中 1:2负于日本队,在3-4名比赛中,点球击败了阿联酋队,夺得了亚洲杯的季军。
但在1992年6月15日至1993年5月30日率领中国足球队争取世界杯入场券未果。在亚洲区世界杯预选赛第1小组第一阶段的比赛中分别以0:1的比分负于也门队和伊拉克队,最终未能出线。这次失败使他的任命基本结束,他开始出任中国足协技术顾问,在1994年广岛亚运会上正式下课,由原助理教练戚务生接任。
ps:严格地说施拉普纳并非中国男足历史上第一位外籍主教练。 1954年,中国为了迅速提高足球水平,决定派遣一支队伍赴匈牙利学习。当时赴匈牙利留学的共有25名球员,其中包括足坛名宿张宏根、年维泗、陈成达、曾雪麟等。中国队在匈牙利的主教练是约瑟夫,是中国足球第一位外籍主教练。也是新中国第二任国家男足主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