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卢对中国足球的评价 中国足球的第一位外教是谁
在中国足球的外教中,为何米卢能够获得成功
在带领中国队之前,其实米卢已经取得过类似的成功了,之前带领墨西哥和哥斯达黎加都取得过成功,米卢的最擅长的是调整球员的心态,他有一句名言,就是态度决定一切,另外的话,那届世界杯韩日是东道主自动获得了参赛资格,而国足的分组也比较好,避开了伊朗沙特等强队,所以才能够成功出线。
在70年代的时候,米卢就在墨西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作为墨西哥历史上第一位外籍主帅,他带领墨西哥历史性的进入了世界杯8强,从此一战成名。
之后,他接受了小国哥斯达黎加的邀请,担任该国主帅,不仅带队杀入了90年的意大利世界杯,而且击败众多强队,成功进入了16强,在那之后,米卢声名鹊起,得到了神奇教练的称号。
2000年,米卢接受了中国足协的邀请,担任中国国家队的主教练,其实一开始,米卢是遭受了很多质疑的,因为当时的中国队现在看来正是出于巅峰,人才也不少。
在一场面对弱旅马尔代夫的比赛里,中国10-1取胜,因为丢掉了一个球,很多球迷大骂米卢是骗子。
但米卢后来用成绩证明了自己,在预选赛里,国足在前6轮比赛里取得了5胜1平的不败成绩,提前两轮近进军韩日世界杯,圆了44年的梦想,米卢从球迷口中的骗子成了英雄。
但是在韩日世界杯上三场惨败,也让米卢黯然下课。
其实很多人对米卢的评价都是低估了,很多人认为米卢的战术不怎么样,但从米卢的成绩来看,他还是非常出色的,他总能察觉出对手战术的弱点,然后安排针对行的战术进行应对,比如在当年的预选赛里,他就发挥中国队球员高大的特点,多次用定位球和头球打破僵局。
所以米卢还是以为非常优秀的教练,他在中国队的成功,也是因为他的执教能力确实出色。
中国足球的第一位外教是谁
中国男足历任外籍主教练:
约瑟夫——被人们遗忘的国足首位外教
对于约瑟夫,若不是老资格球迷恐怕早已忘记。1954年,为了迅速提高足球水平,中国决定派遣一支队伍赴匈牙利学习。匈牙利人约瑟夫便成为了国足的主帅,他手下的球员包括了年维泗、曾雪麟、张宏根等中国足球的元老。
由于水平太落后,中国队刚到匈牙利时甚至连训练基地的食堂大师傅都踢不过。然而在约瑟夫的率领下,中国队逐渐被打造成一支打法成熟、能在友谊赛上给当时的世界强队苏联队制造威胁的球队。在约瑟夫之后,国足的主教练许多都是出自当年这支留学匈牙利的球队。
施拉普纳——精神胜利法的倡导者
1992年,头顶“德国年度十佳教练”光环的施拉普纳来到了中国,成为中国足球历史上被普遍当成的“首位”外教。当时,由于人们对于前任主帅徐根宝的质疑以及对外教的盲目信任,施拉普纳被国人捧上了很高的位置。在1993年的央视春晚上,相声《拍卖》中甚至要拍卖施大爷的“一根为了中国足球变白的头发”。
然而现在回想起来,施大爷带给中国足球的并不是显赫的成绩,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他提倡的“豹子精神”给中国队鼓舞了士气,而他那“如果你不知道把球往哪里踢,就往对方的门里踢”的言论更是成为了至理名言。但是,主教练毕竟要用成绩说话,随着中国队冲击1994年世界杯失利,施拉普纳黯然下课。
霍顿——理想守旧派的战术讲师
1998年初,英国绅士霍顿取代了刚刚在法国世界杯预选赛中失利的戚务生。上任伊始,身为国际足联讲师的他以“442”、“菱形站位”等对当时中国球迷较为新鲜的专业词汇赢得了市场。而在随后,他率队在东亚四强赛击败日本、夺得亚军,以及在曼谷亚运会闯入四强等等,许多人以为中国足球找到了“良师”。
然而随着恶战接踵而至,霍顿临场指挥的弱点便暴露无遗。1999年,霍顿顶替基斯.布伦特兼任国奥队主教练。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年带领国奥队冲击悉尼奥运会失败直接导致了霍顿被解除国家队主教练的职务。
虽然因为固执己见而饱受质疑,但不可否认霍顿给中国足球带来的理论升华。他崇尚的442阵形和菱形站位对中国队影响深远。
米卢蒂诺维奇——崇尚快乐的神奇老头
游走在世界各地的“老江湖”米卢在霍顿下课后接手了国足。面对韩日世界杯必须出线的重压,他以柔克刚,倡导起“快乐足球”的理念,在队中推广网式足球、足球高尔夫等等类似游戏的训练手段。与队员打成一片后,米卢又提出“态度决定一切”的论调。先不谈战术,米卢的驭人之道已经让中国球员折服。
在米卢看来,胜利其实很简单,只需比对手多进一个球。最终,他用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帮助中国足球完成了那个做了N年的梦。“米家军”在十强赛6场比赛中以5胜1平的战绩提前两轮出线,这是中国队首次进入世界杯决赛阶段。尽管世界杯成绩有些尴尬,但米卢依然是迄今为止国足洋帅中最成功的一位。
世界杯结束后,米卢到期离任,他也是截至目前唯一一位执行完与中国足协合同的外籍教练。
阿里.哈恩——怎一个“乱”字了得
2002年世界杯韩国人在荷兰主帅希丁克的率领下历史性地闯入四强,让中国足协坚定地继续选择聘请外教的路线。荷兰人阿里.哈恩由此进入了中国足协的视线。虽然在球员时代,哈恩有着比前任外教更为辉煌的经历,但他在中国队的执教成绩则只能用暗淡来形容。
2004年亚洲杯亚军不能掩盖其临场指挥的薄弱。在德国世界杯预选赛上,乱了阵脚的哈恩竟然祭出让郑智打中后卫、孙继海踢前锋的怪招。加之他在战术上的保守和呆板,导致中国队最终连八强赛都没进。哈恩的国足主帅经历,难免让人觉得有些虎头蛇尾。
福拉多——与杜伊科维奇组成看不懂的“双子星”
2006年,在北京奥运会战略的指导下,德国世界杯带领加纳队闯入十六强的塞尔维亚人杜伊科维奇被任命为中国国奥队主教练。2007年,他又被任命为国家队和国奥队总教练。在杜伊的推荐下,前大连实德队主教练福拉多被足协聘任为国家队执行主教练。他的主要任务就是与杜伊携手率领中国队征战南非世界杯预选赛。
然而这种畸形的教练搭配模式最终的结果如同闹剧:国家队在世界杯预选赛中提前一轮锁定小组最后一名,福拉多黯然下课;而杜伊也因为在世预赛的失利而让人们失去了对他的信心,在距国奥队参加北京奥运会比赛还有21天时,他也被剥夺了训练和比赛指挥的权利,成为了“傀儡”。
卡马乔——中国足球的另一个“救世主”?
福拉多之后,高洪波在2009年接过了处于最低谷的中国足球。从刚上任时的平德国、克伊朗,到打破持续32年的“恐韩症”,再到兵败卡塔尔亚洲杯和之后提出的所谓“练兵论”,高洪波在国足主帅的位置上也经历了高开低走。不过他率领球队在一系列友谊赛中的胜利还是让国足在巴西世界杯20强赛中被列为种子球队。
又是一轮世预赛,中国足协再一次把信任票投给了洋帅。56岁的西班牙人卡马乔,曾经的皇家马德里和西班牙队主教练,从高洪波手里接过了国足的教鞭。
国足曾请了众多外教,为何还是没能让中国足球变得强大
回顾一下近四十年国足的比赛历史,有这样一个规律:凡是国足整体实力较强的时候,我们离世界杯的门槛就非常接近。比如八十年代初以容志行为代表的国足,可以说如果不是比赛经验欠缺,我们几乎笃定可以迈进八二年世界杯决赛的门槛。那支国家队的实力,横扫亚洲各国国足。而当时国足教练并不是外国教练。
外教相当于教授,男足运动员就像中学生外教对中国足球来讲:外教相当于大学教授,中国男足运动员好比中学生,施教时,教授用大学教学手段教中学生,传授过程中学生肯定是一知半解的不得要领,最典型的便是改革开放后首位来华执教中国队的德国主教练:施拉普纳,中国球员无论他多精辟的指导,都难以掌握要领,无奈之下,他用一句话概括了最简单的方法:不知怎样踢,就往对方门里踢,这叫传授技术技巧吗?肯定不是,他也是实在没法教了才这么说,真不怪教练。从施拉普那开始,到里皮结束,一共也请了二十位左右的外教,国家队几乎没有一位是成功的,只有米卢用态度决定一切获得意外成功。这只能证明中国男足的水平尚未达到应有的高度,无论外教,土帅都很难取得好的成绩。
这么多年来,我们请了好多外教,而国足的成绩却一直上不去,这就说明要提高成绩,必须在提高国足实力上下功夫。所以,我们只有在培养足球人才上下功夫,才有可能提高实力和比赛成绩。而我们足球的隐忧是一直忽视足球人才的培养,并且欠缺一个如何发展足球的长远规划。
正因为这么多年国足成绩不好,我们又没有一个发展足球的长远规划,所以就把希望放在引进外教上。越请越贵,成绩也越来越差,这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一个道理。而最终要想提高国足成绩,必须在培养足球人才上下功夫。没有人才,再好的外教都是白搭。
教练的作用并不是无限大的首先我们要肯定的是中国足协请的教练都是名帅,执教能力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为什么国足还是不行?其实道理很简单,教练能起到的作用并不是无限大的,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场上的球员,在场上的具体表现。
造成这样的结果,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个也是最主要的一个,国足全体球员本身技战术水平就差,执行力也很差,很难达到外教的技战术要求,这就好比矮子里面挑将军——短中取长。第二是球员和教练之间的沟通不畅,很多球员都不会英文,需要经过翻译,才能听懂教练的话,但是通过第三方翻译人员的翻译,他们的专业性也是参差不齐的,具体有几分真几分假,这个也不清楚。第三个是球员本身无欲无求,在俱乐部,可以拿更多的钱,要是受伤了就不好了!
中国足球的落后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球员。早些年很多中超球队仍然有浓重的体工队的味道。可以说时至今日,中超球队仍未实现真正的职业化,挺多是披着职业化外衣的半职业半体工队形式。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经过二十多年足球改革,我们的国足成绩反而不如以前。以前是专业队打业余队和半职业队,咱们还算可以。现在是伪职业队打职业队,所以成绩越来越差。
外教的作用不是点石成金,而是画龙点睛。谁都知道点石成金是神话故事,而画龙点睛是可以做到的。外教是负责的是让球员知道怎么踢是对的,而不是教球员先练好基本功。我们的球员基本能力太差,就像一块石头,再好的外教也做不到点石成金。所以,外教来我国能做到的就是,把这些石头打磨得亮一点,偶尔看上去像金属,然后就原形毕露了。
球员长时间没有提高,外教就失去了作用无论是俱乐部还是国家队,外教来了肯定能有所改变,但是大多数顶多一个赛季就没用了。毕竟球员的能力摆在那里,通过一些位置调整,职责变动确实一定时间会有爆发,但是时间长了能力没有提高,也就失去作用了。
另外,国内年轻球员上不来,外教得不到足够的后备支持,就没有办法了。发掘完有限的能力,又没有替代者,外援如果不能解决问题,你让外教怎么玩?所以,越是优秀的外教,在中国越是难有持久力。
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球迷想看到的国足成绩可以比作一盘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国足队员就是这盘菜的原材料,而国足外教就是一名请来的大厨,他带来的先进的技战术就是做菜的火候和调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想要吃上好菜,原材料至关重要,但是请来的厨师不负责原材料,他只负责做菜,只能在原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整合。对于国足这帮原材料,给他做成家常小菜对大厨来说轻而易举,但是要把它做到能上酒席,这原材料品质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