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甲转会最新消息?德甲为什么比不上西甲
中超球队为什么要支付巨额转会费买外援
这一点可以参考洋务运动。既然自己没有办法造洋枪洋炮,面对强大的对手和日益增长的足球竞争需求,就必须要想办法招徕优秀的足球运动员,这一点也是被世界各国所公认的行之有效的办法。甚至说有的国家队开始归化具有足球天赋的优秀运动员,来提高自己国家的足球水平。
在中超球队发展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就必须要后天来一点补药,这里说的补药就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足球运动员。早年申花成功引进正值巅峰期的德罗巴就让世界为之震惊,那时候的中超还不是特别舍得花钱,所以最后工资的事情也闹了很久。但是今时不同往日,德罗巴已经成为了过去,现在摆在面前的是富得流油的中超土豪。举个简单的例子,足协为了抑制高价引援的现象频繁发生,特地制定了禁令,超过数额就要交奢侈税。
足协以为这样一来就没有球队敢大手大脚的引进外援了,结果大连一方瞬间爆发土豪本色,钱不是万能的,都是万达的,花了5000万欧引援,结果直接多交了等额的5000万欧罚款。但是大连一方在乎吗?不,大连万达在乎吗?参加足球运动,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让万达收获的远不是眼前的这点钱能够比较的,重要的是什么大家心里难道没有数吗?
还有就是现在球员的溢价严重,很多球员实际上不太愿意来到中国踢球的,因为来到了中超就意味着要远离世界足球中心,比足球荒漠还要可怕。再多的钱也拯救不了足球梦想,所以来到中超就是要多花钱,世界上没有绝对公平的事情,现在的阶段就是这样。到了中超发展起来,到时候外援们都排队降薪想要来,那才是最终的目标。
德甲为什么比不上西甲***意甲和英超
1每个国家的文化不同,德国素来重视传统,所以一直是强队越来越强而弱队则越来越弱,特别是拜仁慕尼黑这只大老虎在,其他球队即使有令人瞩目的球星出现,也会被他强取豪夺,故德甲的竞争性一直不强,很难有抢眼的黑马出现
2德甲的中庸的表现难以征服中国观众。德甲的技术性不是最强,一直没有西甲或者意甲强;而德甲的对抗性也不是最强,和英超比起来又处于下风。这种中庸状态或者说平均状态难以抓住球迷的特殊心理,所以其吸引力一直不够。
3转播不力,德甲诸强对中国的商业化动作太少,媒体也不太关注。德甲诸强中,只有拜仁为了商业目的,主动到中国来进行过商业访问,其他德甲强队,如不来梅,沙尔克04,汉堡等都没有进行过相关活动。虽说有邵加一,谢晖,杨晨等国脚的新闻来吸引观众眼球,但是他们要么不是绝对主力,上场次数不够多(邵加一),要么踢的是德乙(谢晖),要么早就回国了(杨晨)。所以缺乏足够的注意力,当然无法征服球迷和媒体。
4明星不够多。除了德国本土球星外,其他顶级球星大多都被英超,意甲,西甲的豪门挖走,甚至有的时候法甲都比德甲的外来明星多,这种相对较为闭塞的情况当然无法使球迷满意。
5近几年成绩下滑明显。德甲球队已经好久没拿欧冠,甚至是进入欧冠的半决赛或者决赛了,这种曝光率显然无法使观众关注他们的行动。
6小道新闻太少——不算理由的理由。比如今年转会市场,除了巴拉克去了蓝军,还有什么吸引球迷的德甲消息吗?而且这条消息只会让大家更为关注蓝军而已。
不过说句不爱国的话,看中超还不如看德甲,中超除了时间适合我们球迷外,其他几乎没有任何优势,感觉有点可悲,越来越差了。
德甲【德甲的诞生】
2012-13赛季,德甲迎来赛事历史的第50季。回眸半个多世纪前,全国性的德甲联赛从无到有,其创建过程背后有着许多的故事可以说。 8月24日晚,卫冕冠军多特蒙德联手不来梅在伊杜纳信号公园球场为新赛季的德甲揭幕。新科德国足球先生罗伊斯和替补登场的格策各入一球,帮助“黄黑军团”2比1旗开得胜。而就在整整49年前的同一天,正是这两支球队为新生的“德国联邦联赛”(即俗称的德甲)打响了第一枪。其实按照官方安排,德甲史上第一个比赛日的8场比赛应该同时在下午17点开球,但不来梅与多特蒙德一战稍微“抢跑”——比赛开始后仅58秒,国脚科尼茨卡便为黄黑首开纪录,此时时间定格在16点59分……
全国联赛姗姗来迟
德甲如今是欧洲第三大联赛,仅次于英超与西甲。但德甲面世之时,英超的前身英甲已是75岁“高龄”,而西甲和意甲都已经踢了34年。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德国沦为最后一个拥有全国性联赛的欧陆国家?首先,德国在欧洲属于幅员较为辽阔的国家。在那个交通并不发达的年代,组织各俱乐部每周奔波作赛实在****,甚至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德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按照地域组织地区联赛。二战之后,德国最高级别联赛“高级联赛(Oberligen)”分为五个赛区(柏林、北部、西部、西南部、南部),每个赛区的前两名再通过复杂的筛选制度决出8支参加全国锦标赛的球队。
其次,德国人一直崇尚业余精神。尽管在1950年代,受意大利、瑞士等邻国足球职业化的影响,在西德国内已经出现了成立全国性职业联赛的呼声,但大部分足球从业者和管理者都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其实高级联赛早已是半职业性质。1948年8月1日,南部高级联赛率先推出“合同球员”制度,即球员为俱乐部效力是要签订合同的,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只需要填写一份加入俱乐部的表格。
在合同保护下,球员可以合法获得报酬,但官方制定了“工资帽”,将球员每个月的基本工资限制在320德国马克,而比赛奖金限制为80马克。不仅如此,所有“合同球员”都需要有一份固定工作,而且要证明他确实有从事该项工作。不久后,其他各区的高级联赛也相继效仿。
某些雄心勃勃的俱乐部通过各种途径来逾越半职业的限制。普鲁士明斯特就四处招兵买马,成为德国足球史上第一家通过转会来组队的俱乐部。队中“合同球员”之一的兰默斯在就读明斯特大学期间获得400马克的税前月薪。完成学业后,他找到工作,重新成为业余球员。“当然我还是继续拿着400马克月薪,是在桌面底下,还是免税的。”兰默斯后来亲自透露了这个秘密。
“合同球员”制度创立的初衷,是要留住受国外职业俱乐部高薪引诱的本土球星,但历史潮流终究不可逆。1948年帮助纽伦堡闯入全国锦标赛决赛的功勋球员珀舍尔,在1949年3月转会瑞士劲旅苏黎世草蜢,成为二战后首位外流的德国球员。尽管半年后,珀舍尔就回国加盟了不来梅,但他已经被足协拉入了“黑名单”,从未得到国家队录用。同年11月,慕尼黑1860球员扬达签约佛罗伦萨,成为首位征战意甲的德国球员。1860得到3万马克转会费,而扬达的薪水也大幅提升,“如果我们赢球,我一场比赛的收入就相当于在慕尼黑一个月的收入。”
告别清高的业余时代
然而,大部分德国球员还是能抵挡住外面的诱惑。一来成为职业球员就意味着不能为国家队效力,二来当时的西德正凭借职业道德与公共精神,加上“马歇尔计划”的帮助书写着经济奇迹。因此,成为职业球员在某种意义上违背了“时代精神”,会受到国家和同胞唾弃。
1954年,由业余球员组成的西德队在世界杯上演绎“伯尔尼奇迹”,又让反对职业化的声音占据了更为明显的上风。世界杯夺冠后,德国足坛涌现出乌韦·席勒、施内林格、哈勒等一批青年才俊,以意甲为首的邻国联赛虎视眈眈。西德队时任主帅赫尔贝格并非职业化的拥护者,但同时也要为打造一支强大的国家队而绞尽脑汁。在他眼中,成立一个全国性联赛来增加球员收入以及提高比赛水平势在必行,对此持有相同观点的还有科隆俱乐部主席克雷默以及来自萨尔兰的足协官员诺伊贝格,不过他们的力量实在过于弱小。
1958年世界杯,依旧是业余球员为班底的西德队低调出征,在并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在一场充满争议的半决赛中被东道主瑞典淘汰。尽管卫冕失败,西德队的表现依旧在国内得到肯定,赫尔贝格却百感交集,庆幸他的“业余球队”依旧与职业对手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直到4年后的智利世界杯,西德队才终于暴露出业余的劣势,在1/4决赛中被前南斯拉夫击败。而这次失利,随后却产生了正面影响。
1961年,由科隆主席克雷默领导的西部足协向德国联邦足协提出成立全国性职业联赛的动议,一个特别委员会因此成立。而委员会的报告促使德国联邦足协顾问局决定在1962年7月28日召开特别大会,以投票决定是否成立全国性联赛。如果大会是在前半年举行,也许结果将截然相反。但经历了国家队的失利,以及业余时代王者纽伦堡在3个月内连遭重创(先在欧冠两回合被本菲卡7比3淘汰,然后在全国锦标赛决赛被职业化运作的科隆4比0击溃),风向发生明显转变。最终,131个与会代表中有103个支持成立全国性联赛。
不过在是否职业化的问题上,代表们依旧持观望态度。足协将原来的“合同球员”制度改进为“许可球员(Lizenspieler)”制度。与旧制度相比,新制度仍然不是完全的职业化,但球员无需再拥有常规工作,最高月薪增加到500马克,外加最高700马克的奖金,月入最高可达1200马克。而像莫洛克、汉斯·舍费尔这样的世界杯冠军功勋球员,最高月收入还可以达到2500马克。制度还规定,每名球员的最高转会费为5万马克,其中20%归球员所有。
首季德甲都有谁?
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由哪16家俱乐部参加新的联邦联赛,有46家俱乐部提交了申请。经讨论研究,1963年全国锦标赛的两支决赛队伍自动入围,即冠军多特蒙德和亚军科隆。
1963年初,克雷默、诺伊贝格和另外三位足协官员在法兰克福总部开会研究前9个名额的归属。有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每个城市只能有一个代表。有6家俱乐部的入围没有异议,分别是北部的汉堡和不来梅,南部的纽伦堡,西部的科隆、多特蒙德和沙尔克04。从第7家开始便产生争议,足协官员选择了足协总部所在地的法兰克福。但比较过去10年的战绩,近邻奥芬巴赫显然占优。第8家是来自高级联赛西北区的萨尔布吕肯,但该队的战绩远不如诺伊基兴、皮尔马森斯和沃尔姆斯,当然更加比不上两届全国冠军凯泽斯劳滕。为什么萨尔布吕肯能脱颖而出?因为它是诺伊贝格的俱乐部。柏林赫塔成为了第9个入选者,而这是一个政治上的选择。
1963年5月,足协宣布了剩余7个名额的归属,分别是西部的迈德里希(现在的杜伊斯堡)和明斯特,北部的不伦瑞克,南部的慕尼黑1860(拜仁落选)、斯图加特和卡尔斯鲁厄,以及西南部的凯泽斯劳滕。有13家落选俱乐部立即提出抗议,这其中包括了拜仁,但并不包括门兴格拉德巴赫,这两家在1970年代统治德国足坛的俱乐部,都是在1965年才成为德甲成员。
德甲第一个比赛日的8场比赛就产生了22个进球,《图片报》用“一见钟情”来形容这个新的联赛。不出意外地,最职业的科隆赢得了第一个德甲冠军,同时推出了奥弗拉特这位天才“10号”。“我们的乌韦”席勒则以30球荣膺射手王,明斯特和萨尔布吕肯降级,取而代之的是汉诺威与诺伊基兴。
德甲前7个赛季呈现出群雄割据的局面,科隆、不来梅、慕尼黑1860、不伦瑞克、纽伦堡、拜仁与门兴轮庄,而门兴在1971年成为德甲史上第一个卫冕成功者。直到1970年代初的假球案之后,德甲才终于实现全面职业化。从1972年起,工资帽摘掉,球员收入不再受任何限制——在职业化的进程中,德国足球经历了两次因祸得福……